一次成功的失败

Author: Yanchun, Editor: Ethan Hu (16yrs)

[编者按语]如何推动女孩子对于科技工程方面的兴趣,大约是不少理工爸妈的头疼事。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小大师STEM小组组长分享的经验教训。浅显易懂的字里行间, 透露出的可是深刻的实践体会。

培养娃对STEM的兴趣,对于男娃家长来说大概是天空飘过的几个字儿——那都不是事儿。但对于初中生的我家老大,虽然从学校拿回来的成绩还不错,可是她不止一次和我说对Science和计算机不感兴趣,不想将来和我一样整天坐在电脑前面。
2016年初滑雪时,和朋友聊天,得知不少女孩都有一样的情况。作为理工妈,我们想帮助女孩子提高对工程科技等方面的兴趣。因为之前参加过小大师下面的中文小组,所以自然想到了借鉴中文小组的形式。和小大师Board联系,得到建议干脆以STEM小组来立项。立项之初的目标很简单,虽然不指望娃们将来真的继承码工爹妈的工作,但是多了解一些,也许就不会觉得这些东西“很难”,是男生的专利了。
小组每月活动一次,各家轮流做东。娃们在code.org编过游戏,看过家长找的各种video,后来周家老爸介绍了她家娃以前参加过的乐高机器人比赛,还把机器人带过来给娃们展示模块化编程——这个大玩具征服了所有的老爸,他们一致决定带娃参加2016年的FIRST机器人竞赛。
暑假之后,娃们正式组队,完全菜鸟级别的家长们从零开始摸索。妈妈们负责带娃准备project,爸爸们负责带娃练习机器人编程。几个月下来,我们体会到了娃们的变化。机器人活动成了她们周末的一部分,经常娃会问我:这个周末机器人活动是什么时间?比赛前两周,我家娃和好朋友主动约时间,增加调试机器人次数,让我都非常惊讶。
最终比赛在12月11日进行,比赛时一波三折。机器人design部分回来后她们都非常高兴,说开始得不错。后来project presentation的时候,她们说Okay,因为她们选的topic比较general,她们没有说出来自己的方案和其他solution有什么区别。再后来的core value部分,她们说很快做完了裁判给出的游戏活动,因为其中一个娃参加的游泳队每次都做同样的游戏。
机器人比赛前两次我们的机器人都只跑出来48分,第三次才发挥好一些,到了114分,最终成绩在所有Team中排名第六。可是综合评比下来,我们的team没有进入下一轮,娃们和家长们都有些失落。当然晚上一顿大餐之后,大家的心情慢慢调整过来。
其实当初组建STEM小组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,没有进入下一轮除了经验不足,也和时间投入不够有关。所以我才觉得这次活动是一次成功的失败。总结一下收获还是很多的:
1. 娃们通过几个月的活动,潜移默化中对STEM不再完全排斥。比如问我家娃是否还想参加明年的机器人比赛,得到的回答是,如果朋友参加就参加。
2. 娃们通过参加这次活动开阔了眼界,亲身体会到了“人外有人,山外有山”。获得第一名的JAVA BOTS队,每次机器人跑出来的成绩都高高在上。顺便说一句,印度家长也是蛮拼的,JAVA BOTS队是清一色的印度男娃。他们从参赛队员,到教练,到家长,到亲友团都穿统一的T-Shirt,每个娃的T-Shirt还有号码有名字,背后肯定是花了大量心血的。
3. 我们组的家长和娃都忙,只有周末能抽出有限的时间,所以时间和精力的投入都是不够的。想想我们,虽然有家长很早就提过做统一的T-Shirt,但是没有人follow up做到底,也是活生生的教训啊。而且到后面我们连主要的presentation和机器人都有忙不过来的感觉,哪里还有额外的精力顾及其他?所以完全配得上“成功的失败”,获得的经验非常宝贵。
4. 娃们的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。我们组的几个娃因为年龄偏大,都有自己的主意,所以合作起来还是要磨合的。比如一个人讲presentation时,其他人就会七嘴八舌地提出意见和建议。家长们不断强调要注意respect leadership,要有team work的精神,她们居然回答,等到正式presentation时她们就不会这样了。
5. 娃们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。你和谁准备presentation到半夜一点多?订的pizza和鸡翅吃光光?和谁一遍遍调机器人到深夜?和谁一起计划完成比赛后如何放松?和谁一起与家长们讨价还价?而且她们的讨价还价技巧都很高,以至于家长经常“让步”。
6. 我们组的几个女孩子已经到了pre-teen的年龄。对自己家长的话她们总有很多理由反驳,但是在参加STEM小组活动时,对其他家长的话她们表面上还是有所尊重的。这样无形中“易子而教”,家长孩子都高兴。而且娃们也看到了,每家的家长为了孩子都付出了很多。
7. 家长被迫学习和teen年龄阶段的孩子相处。我们的娃在准备时,家长的话她们一般不接受。举个例子,她们的slides都是自己做的,每张slides上面放一张切合主题的图片,如果家长建议某张图看起来不错,那必然会遭到她们的一致批评,然后这张图片100%不会被选中。屡试不爽,家长们只好闭嘴不再干涉。
8. 这次活动成了perfect的挫折教育,娃们知道了Core Value等soft skills也很重要,甚至是更重要,并不是机器人跑出来的成绩高就可以进到下一轮。这何尝不是更重要的领悟呢?连家长们都忍不住联想起职场里soft skills也远比干活重要。
9. 还有一个副作用,几个月的准备培养了Coach老爸和有实战经验的老妈。通过亲身参加这次活动,老爸老妈们的经验值嗖嗖上涨,生命更加完整。
更让我欣慰的是,这次活动已经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。昨天滑雪回家的路上,我们遇到了堵车,原因是前面有车撞到鹿。我们不约而同提到了今年FLL比赛时就有一个team的project是解决这个问题的。我简短说了他们的解决方案。女儿说,感觉他们的方案难以实现,因为有可能有鹿出现的公路太长,很难所有的地方都安装上他们提到的那种网和感应器。女儿说如果是她,就让每辆车都安装一个sensor。听起来这也是个不错的思路。
女娃STEM路长道远,继续培养兴趣为主打酱油吧。加一张娃们第三轮机器人跑出的成绩还不错,终于露出笑脸肯让家长拍照的图片。